投資 - 反映人性的鏡子

投資者教育
Banner Img
November 22, 2023

每次買了某隻股票之後,它就開始下跌,賣了之後股價又開始漲?幾次反復,都成了典型的“高買低賣”的標準操作,本以為“自信的”感覺能賺一筆,結果虧了很多?再或某個資產買入價格上漲後,後悔沒有買入更多。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各位投資人是否也存在這些問題?是否想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本篇文章我們為您介紹一個學科概念——行為金融學。金融不僅僅是關於金融知識,還需要掌握和了解人性如何影響金融投資。

  • 行為金融學是一個研究領域,探討並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影響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做出非理性決策,繼而可能會導致出現非正常市場行情
  • 投資者在做金融決策時會出現不同類型的認知和情感偏差,以至於會影響投資決策和部署,這些觀念偏差能夠很好的解釋投資者經常出現的非常規操作
  • 研究和熟知各種偏差之後,雖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投資者可以從中學習自身容易落入的行為模式,從而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資產配置

什麼是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Finance)是結合了心理學、認知科學、經濟和金融學的交叉學科,也是一個單獨的研究領域,它將傳統金融學的市場和價格理論與人類行為結合起來,探討心理因素如何影響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以揭露和研究為什麼人們在金融市場經常做出非理性、有悖於常識的投資決策。不同於傳統金融學假設的“理性經濟人”模型,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的行為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他們做出偏離理性預期的決策。

行為金融學研究領域

在傳統金融學中,市場被認為是高效且理性的,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為目標,具備完全信息和無限理性。然而,行為金融學通過研究市場中的不合理行為,揭示了這一假設的局限性。例如,投資者可能會因為過度自信、遵循群體行為或對損失過度敏感等心理因素,而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對金融市場有著深遠的意義。它幫助我們理解,投資者在面對市場信息時,經常是基於一系列複雜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來做出決策,而非僅僅基於對信息的客觀分析。這一點在股票市場的波動、資產價格泡沫以及市場恐慌情緒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個人投資者投資心理,整理:博盾

行為金融學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分析。股市回報是金融領域中一個常被假設受到心理行為影響的領域,但也有許多不同的觀察角度。在行為金融學中,假設金融參與者不是完全理性和自我控制的,而是心理上有影響力,具有某種正常和自我控制的傾向。金融決策常常依賴於投資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隨著投資者整體健康狀況的改善或惡化,他們的心理狀態常常會發生變化。這影響了他們對所有現實世界問題(包括金融特定問題)的決策和理性。

行為金融研究的一個關鍵方面是偏差(偏見)的影響。偏差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了解和分類不同類型的行為金融偏差,在研究或分析行業或部門的結果和成果時非常重要。

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和決策偏差

人類有固有的偏見或者觀念偏差,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和做出決策的方式,這也包括財務決策。大多數偏見可以歸為認知偏差和情感偏差兩大類,繼而又可以細分為不同偏差。

投資中的心理偏差,整理:博盾

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

確認偏差是指一種投資者尋找確認或支持已有想法或信息的傾向,並拒絕不符合的信息。假設投資者想要買入某公司股票,那麼通常在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中只傾向於選擇正面信息查看已確認自己的想法,即便這個正面信息可能不是100%準確或公正的。克服這種心理要挑戰讓自己接收不同資訊,哪怕最終決定是一樣的,但是在充分信息的基礎上做的決定。

近期事件經驗偏差Recency Bias

當投資者因對近期事件的記憶而產生偏見,或認為該事件更有可能再次發生時,就會出現經驗偏差。因此,它也被稱為近期偏差。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許多投資者退出股票市場。許多人對市場持悲觀看法,並可能預期未來幾年經濟將遭遇更多困難。經歷過這樣的負面事件增加了他們發生類似事件的偏見或可能性。實際上,經濟恢復了,市場在接下來的幾年反彈。解決這種心理,可以回顧歷史事件作為參考,並與專業人士討論,這樣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近期偏差,同時確保自己構建一個具有韌性的投資組合。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在傳統經濟學中,我們假設人完全理性,收益和損失對理性人面產生的效用是完全一樣的。但在實際中,人是明顯喜歡收益而厭惡風險的,將這種損失規避心理應用於投資時,大概率會觸發處置效應發生—— 投資者賣出賺錢的投資而持有虧損的投資。投資者的想法是他們希望快速實現收益,然而當投資出現損失時,投資者根據自己的個人進場價格衡量投資表現,忽略了投資可能已經改變的基本面或屬性。這樣的情緒會阻礙投資者積極應對其資產組合中真實的經濟情況。

熟悉/過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t Bias

當投資者傾向於投資於他們熟悉的事物,如國內公司或是了解一些但不深入的行業投資時,可能會出現熟悉性偏差,這種偏差會讓投資者高估自己的選擇投資標的能力,會讓投資者自我感覺處境安全,實則承擔了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風險。對於這種心理,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場研究和信息整理,確保有完善的參考。

羊群/從眾效應Herd Mentality Bias

群體行為是指投資者在資訊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於輿論,而不考慮自己資訊的行為。以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為例,當東南亞各國的股市崩盤之後匯市也淪陷,亞洲民眾著急把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從而出現擠兌,即使政府要大眾冷靜也無濟於事。克服羊群效應心理要有持有不同觀點的勇氣,保持批判性思維和堅持自己的原則。

錨定偏差 Anchoring Bias

投資者因對某個認為的價值有非理性或情感上的依戀,導致在經濟、企業或市場發展變化面前反應遲鈍。試想投資人看到了兩家投行針對同一隻標的的分析報告,一份報告說標的價格會上漲20%,另一份報告說會漲40%,那投資人心裡會自動錨定股價有上漲40%的潛力,這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投資者在做賣出時做決策。

因此,在做出投資決策時,考慮資訊來源的可信度,時機和估值是否仍然相同?最重要的是,這個選擇是否支持你的預先設定的目標?深入思考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決定這是否真的是適合你的投資。

除了以上的常見的心理偏差以外,還有眾多其他類型的心理偏差。我們都無法獨自發揮最佳表現,這就是為什麼專業的獨立建議能夠帶來附加價值,幫助克服下意識的投資偏誤。

行為金融學的意義

行為金融學的發展,不僅豐富了我們對金融市場的認識,還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策略,以應對市場中的非理性行為。

從行為金融學中,投資者能學習到如何識別和克服心理偏差,比如過度自信、從眾心理,以及避免情緒化決策。投資者也能透過行為金融學來更好地評估和管理風險,尤其是在建立和維持多元化投資組合方面。此外,行為金融學鼓勵投資者採取長期視角,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而做出衝動決策,同時不斷學習和適應市場變化。

  • 多元化投資組合:多元投資和充分的分散風險,可以幫助投資者減少出現非理性行為的概率
  • 長期視角:行為金融學鼓勵投資者採取長期投資策略,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而做出衝動決策
  • 學習和適應:市場不斷變化,投資者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並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 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和規則,且嚴格按照預先流程,最大可能減少情緒和情感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 定期與專業人士溝通,可以降低投資者出現各種心理偏差,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和投資想法
搭建投資組合的原則,整理:博盾

針對行為偏差,機構投資者則可以研究和利用行為金融學原理,建立自己的交易模型和策略。另外,還可以在辨別了客戶的理性和非理性行為之後,針對性的給出合理的建議,避免客戶走進泥潭。

想法與建議

行為金融理論認為,證券市場價格並不只由證券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我們所運用的各種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無外乎是通過對股票運行規律和軌跡的總結,試圖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投資者在了解和掌握行為金融學原理後,可以讓自己的交易更加理性。

免責聲明

  1. 本網站內容僅旨在向專業投資者(定義見《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或者該條例下制定的規章)提供。

  2. 本網頁內之資料只可作為資訊的用途,並不構成提供服務的建議或報價。

  3. 本網頁內之所有資料不可視為專業或投資意見。因此,閣下應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任何使用本網頁及其內容的風險由閣下自負。

  4. 本公司可隨時終止或更改本網頁所提供之資料,產品或服務,而毋須事先通知閣下。

  5. 非經取得作者授權,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任何內網站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