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通貨膨脹

投資者教育
Banner Img
May 24, 2023

摘要

  • 通貨膨脹是一種經濟/貨幣現象,用通俗的角度來解釋,通貨膨脹就是貨幣流通量增加,東西變得越來越貴,錢可以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 通貨膨脹有多種原因,也有不同派別的理論解釋,例如貨幣數量論,凱恩斯主義理論等。由於通膨的形成十分複雜,因此在理論的選擇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
  • 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期會面臨不同程度和類型的通貨膨脹問題,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和目標來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什麽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一種經濟/貨幣現象,用通俗的角度來解釋,通貨膨脹就是貨幣流通量增加,東西變得越來越貴,錢可以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比如說,十年前用100元可以買到一件衣服,現在可能要用200元才能買到同樣的衣服。這就意味着相同數量的錢購買力下降了,物價水準上漲了。

用更嚴謹的角度來描述的話,通貨膨脹是指一個經濟體中的整體物價水準在某一期間內持續上漲,或等值貨幣的購買力持續下降。物價水準是指一組代表性商品或服務的平均價格,可以用各種物價指數來衡量。因此通貨膨脹率是指物價水準上漲的百分比,是反應通貨膨脹程度的最直觀指標。

2023年全球各地區通貨膨脹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通膨的原因是多樣且複雜的:

貨幣主義(Monetarism )的解釋:由於貨幣供給的增加超過經濟成長,也就是說政府發行了過多的貨幣,從而導致發行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進而物價上漲。

而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 economics)認為,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貨幣、利率和產出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在經濟處於高需求且低供給的情況下,物價就會上漲,反之則會下降。

供給面學說(Supply-side economics)認為是生產成本的上升所導致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當原物料的成本價格上漲時,生產者就要提高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以保持利潤,從而導致物價上升。

此外還有「需求通膨」、「輸入性通膨」等等其他的理論,不同的理論背後通常都會回到供給關係的平衡上,但是不同的理論對通膨產生的源頭有不同的解釋,進而也有不同角度的觀測和控制方式。

通貨膨脹與經濟的關係  

通貨膨脹與經濟的關係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正面或反面效果,而是取決於通貨膨脹的程度、原因和預期。

截至2023年的全球通膨率以及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一般來說,低度而穩定的通貨膨脹可能有利於經濟增長和就業。這是因為低度而穩定的通貨膨脹可以反映需求旺盛、產出增加、技術進步等正面因素,也可以刺激消費者和企業提前消費和投資,以避免未來物價更高。此外,低度而穩定的通貨膨脹也可以避免通貨緊縮(即物價下跌)帶來的危險,如降低實際債務、延遲消費和投資、減少利潤和收入等。

然而,高度而不穩定的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增長。這是因為高度而不穩定的通貨膨脹可以反映供給不足、成本上升、政策失靈等負面因素,另一方面也會削弱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造成市場混亂和效率下降。此外,高度而不穩定的通貨膨脹也對貨幣的作用產生影響(交換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等)。

如何觀察通貨膨脹  

如何觀察通貨膨脹有多種指標,可以反映不同的物價變化和影響。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觀測指標: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測量一組代表性的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反映消費者的生活成本和購買力。CPI是最常見的通貨膨脹指標,也是許多國家制定貨幣政策和調整社會福利的參考依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CPI構成不同,以美國為例,CPI構成主要包括食品和飲料、住房、服裝、醫療保健、交通、教育和娛樂等七大類別,其中住房佔比最高,約為40%。
  •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測量生產者購買原材料和中間品的價格變化,反映生產成本和利潤。PPI是預測未來CPI變化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供給面壓力的重要指標。同樣,不同國家的指數構成不盡相同,但通常都包括:原材料價格、能源價格、中間產品價格、勞動力成本、運輸成本以及稅費等。
  • 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測量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反映一個國家的整體物價水準。GDP平減指數是最廣泛的通貨膨脹指標,也是比較不同國家經濟規模和增長率的重要指標。

觀察通貨膨脹不僅要看數字,還要看背後的原因和影響。不同的通貨膨脹指標可能有不同的變化趨勢和波動幅度,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合理的解讀和判斷。例如:

  • CPI可能受到季節性因素、結構性因素、政策性因素等的影響,導致短期內出現上漲或下降的波動,但不一定代表長期的通貨膨脹趨勢。此外,CPI中的門類和比重都會調整:例如美國政府曾經在1995年和1996年增加商品和服務項;美國勞工部通常每2年會調整CPI中的各項比重,從2023年1月起開始每年調整。
  • PPI可能受到國際市場、匯率、供需關係等的影響,導致與CPI有一定的時間差和傳導效果,但不一定完全轉嫁到最終消費者身上。
  • GDP平減指數可能受到新產品、技術進步、品質改善等的影響,導致與CPI和PPI有一定的差異和偏差,但不一定反映實際物價變化。

日美案例分析  

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期可能面臨不同程度和類型的通貨膨脹問題,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和目標來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以下是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實例:

日本想要提高通貨膨脹是因為長期處於通貨緊縮和經濟停滯的困境。自從1990年代爆發泡沫經濟危機以來,日本就陷入了低增長、低利率、低物價、高債務的惡性循環,消費者和企業缺乏信心和動力,經濟活力不足。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日本央行實施了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幅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率,甚至實行負利率政策,並設定了2%的通貨膨脹目標,希望能夠刺激需求、提高物價、增加收入、促進經濟復甦。更多關於日本經濟往事的資訊可以參考我們此前的文章「日本央行政策與失落的三十年」。

日本自1971年以來的每季CPI走勢,Bloomberg

而近期美國卻極力想要降低通貨膨脹,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和供應鏈問題的影響,物價飆升超過了目標水準。自從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以來,美國政府和央行實施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和量化寬鬆政策。

然而,在2021年隨著疫苗接種和經濟重啟,需求迅速回升,但供給卻受到原材料短缺、運輸阻礙、勞動力匱乏等因素的限制,導致供需失衡和成本上升,物價出現了多年來最高的漲幅。聯儲加息便是以貨幣主義的角度出發控制通貨膨脹。

美國自1971年以來的每季CPI走勢,Bloomberg

投資想法與建議

目前聯儲的利率已經達到階段性峰值,且預期將會在高位保持一定時間,當前不確定性仍然持續。我們仍然建議投資人在當前以防禦性投資為主軸,適當從固定收益角度佈局:

Credit Linked Note 信用連結票據:

免責聲明

  1. 本網站內容僅旨在向專業投資者(定義見《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或者該條例下制定的規章)提供。

  2. 本網頁內之資料只可作為資訊的用途,並不構成提供服務的建議或報價。

  3. 本網頁內之所有資料不可視為專業或投資意見。因此,閣下應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任何使用本網頁及其內容的風險由閣下自負。

  4. 本公司可隨時終止或更改本網頁所提供之資料,產品或服務,而毋須事先通知閣下。

  5. 非經取得作者授權,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任何內網站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