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現代社會的核心支柱之一,作為最重要的工程和建築材料之一,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然而,鋼鐵行業現在需要應對減少其碳足跡的壓力,無論是從環境還是經濟的角度。目前,鋼鐵行業是全球三大二氧化碳排放者之一(僅次於能源電力和建築),每生產1噸鋼就會排放出平均1.85噸的二氧化碳,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約8%。
要實現鋼鐵生產的脫碳化,有多種技術選項可以考慮,包括氫氣注入、固體生物質替代、零碳電力替代、碳捕獲和存儲(CCS)改造以及這些脫碳化方法的組合。
高爐-基本氧氣爐BF-BOF全稱Blast Furnace-Basic Oxygen Furnace,高爐-基本氧氣爐(BF-BOF)佔生產的主導地位(71%),並且很難實現脫碳化處理,其生產流程主要包括兩個步驟:
BF-BOF的生產過程的脫碳化困難,主要是由於BF-BOF需要用大量的焦煤作為熱源和還原劑,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佔了鋼鐵產業排放的70%以上;另外BF-BOF是現階段最成熟的製鋼方法,適合大規模的生產,但也意味著改造或替換的成本和風險很高。
直接還原鐵-電弧爐(DRI-EAF)可以向淨零方向發展,其使用主要是鋼廢料在電弧爐(EAF-scrap)中的二次鋼生產,佔全球生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其市場份額受到再生鋼產能的限制:再生鋼的供應受到鋼鐵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回收率的影響:再生鋼的質量和成分會隨著回收次數和來源的不同而變化,影響了鋼鐵產品的性能和品質。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脫碳化技術選項及其優缺點:
在實現鋼鐵生產的脫碳化的過程中,不同的地區和企業可能會採取不同的策略和步驟,取決於他們的資源、市場和政策環境,其中歐洲的鋼鐵企業正面臨著脫碳化的挑戰更緊迫。這一挑戰由三個關鍵因素驅動:
當前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190個國家在2015年通過了《巴黎協定》。2019年,聯合國宣布,超過60個國家已經承諾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其中包括英國和歐盟(除波蘭外),但不包括三個最大的排放國:中國、印度和美國。此外,一些北歐國家已經承諾嘗試更早地實現這一目標。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發布的2023年4月份短期展望(SRO),預測2023年全球鋼鐵需求將增長2.2%,達到18.8億噸。該項目展望假設了2023年烏克蘭戰爭已經結束,並且鋼鐵生產將恢復增長。然而,這一假設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為戰爭局勢仍然動盪不安,而且能源價格和生產成本仍然處於高位。因此,實現鋼鐵生產的脫碳化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和壓力。
目前沒有一種單一的方法可以實現鋼鐵行業的深度脫碳化,所有方法都會導致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沒有統一的理想解決方案,不同的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和經濟狀況將決定本地最優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和成本。政策措施將需要提供脫碳化的財政激勵措施,並避免不良結果,如排放外溢或就業機會流失。
我們認為在改善碳排放的整體環境下,鋼鐵生產的脫碳趨勢將會逐步穩健的實現,鋼鐵行業的脫碳化將重塑整個供應鏈,包括氫氣、可再生能源、高品質鐵礦石和設備提供商。未來的競爭優勢將取決於: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獲取,以及實現整合來克服可能出現的供應瓶頸。
預計這種轉型將提高鋼鐵生產商的資本密集度,從而需要一個“綠色溢價”鋼價來覆蓋他們的投資成本。歐洲企業迫於政策壓力有可能將領導這種轉型,而美國目前擁有相應技術和相對的成本優勢。中國和印度,希望平衡經濟增長和氣候目標,較快的脫碳目標對於自身發展現狀而言尚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