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第四季全球經濟展望 (II)

全球市場
宏觀經濟
Banner Img
October 25, 2024

2024 年第四季全球經濟展望 (II)

上週我們討論了對美國、中國和日本的預測。本週將討論歐盟、英國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預測。

歐盟:

歐洲央行 (ECB) 在 2024 年迄今已降息 75 個基點,即使 2024 年 9 月通脹率降至 1.7%,預計還會進一步降息,受德國疲軟經濟數據(包括 8 月份負 -2.7% 的工業生產數據)和貿易差額萎縮的拖累,拖累歐元區的整體復甦。預計歐洲央行將在 2025 年之前繼續謹慎降息,但如果德國的困境持續下去,可能需要更激進的降息。儘管數據疲軟,但歐元表現出韌性,我們認為歐元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大幅貶值。

英國:

隨著通脹下降和經濟放緩,英國央行 (BoE) 於 2024 年 8 月開始降息 25 個基點。遠期產出和消費者信心急劇下降,表明經濟勢頭減弱。工資減少表明消費者需求疲軟,這可能導致增長放緩。我們預計英國央行將繼續降息,到 2025 年底可能將銀行利率降至 2.75%,由於美國經濟仍然強勁,英鎊將面臨下行壓力。

印度:

印度的經濟動能在2024年第三季有所減弱,消費需求疲軟,住宅銷售年初至今下降了60%。8月份商品出口同比下降9.3%,公共部門投資減少了19%。儘管面臨挑戰,印度的Nifty 50指數表現優於其他亞洲新興市場,過去五年上漲了110%。在俄羅斯制裁期間展現的戰略韌性,以及年輕且具技術專長的人口,為其長期增長提供支持。隨著製造業的擴展和全球競爭力的提升,印度仍然是全球投資的關鍵中心,儘管經濟增速放緩,未來仍具備持續發展的潛力。

歐盟

歐洲央行在 2024 年已降息 75 個基點,與處於同一降息週期的所有其他國家相比,歐元區反映了經濟疲軟和對通貨緊縮趨勢的信心上升。歐元區的經濟數據已顯示出放緩的跡象,德國的工業生產在 2024 年 8 月仍為負值 -2.7,這表明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仍在苦苦掙扎。與此同時,歐元區的通脹率在 2024 年 9 月降至 1.7%,遠低於 2022 年 10 月的峰值 10.6%。然而,德國面臨的挑戰給更廣泛的復甦蒙上了陰影。德國的貿易差額在 2024 年 8 月降至 191 億,延續了 2 月份峰值 246 億的下降趨勢。這一下降反映了德國經濟的關鍵支柱,出口表現疲軟,預示著更廣泛的經濟困難。貿易順差疲軟進一步使歐元區的經濟前景承壓。

(Source: Bloomberg, Germany Industrial Production)
(Source: Bloomberg, Euro Area CPI)
(Source: Bloomberg, Germany Trade Balance)

展望未來,預計歐洲央行將繼續其降息周期,連續第四次降息 25 個基點,使利率可能在一年內降至約 1%。然而,如果經濟狀況惡化,特別是德國表現不佳,則有可能進行更激進的降息,降息幅度可能高達 50 個基點。如果通脹繼續跑輸大盤或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存在,則延長情景包括在 2025 年下半年進一步降息。

(Source: Bloomberg, Germany, Italy, France Unemployment Rate)
(Source: Bloomberg, S&P Global/BME Germany Manufacturing PMI)

我們認為,歐洲央行謹慎的循序漸進的降息方式降低了歐元/美元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儘管經濟數據疲軟,但歐洲央行並未承諾採取激進的前瞻性指引,這意味著每次降息都將取決於數據。這種漸進式降息周期支撐了歐元的相對彈性,限制了下行空間。雖然仍然存在下跌的風險,特別是如果歐洲央行與美聯儲相比轉向更果斷的立場,但我們認為歐元/美元會走低,但短期內不太可能迅速走軟。

英國:

隨著英國央行於 2024 年 8 月開始降息 25 個基點,投資者的關注點已轉移到降息週期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影響未來降息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性利率,它可以平衡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而不會受到過度刺激或限制。估計表明,英國的中性利率已從疫情前的水準略有上升,這可能是由於生產率增長加快、人口擴張和公共債務增加。歷史分析表明,近幾十年來,實際利率呈下降趨勢,但最近出現了溫和的上升。

 

(Source: Bloomberg, S&P Global UK Manufacturing PMI)
(Source: Bloomberg, US Census Bureau, UK Population Growth)
(Source: UBS Research, Neutral Real Rate Estimation)

儘管利率上升,但我們認為英國央行目前的利率政策仍然具有限制性,尤其是在通脹繼續下降和貨幣政策委員會 (MPC) 聲明表明更加鴿派立場的情況下。我們預測英國央行將比市場目前預期的更積極地降息,連續降息 25 個基點。儘管該國的生產前景更好,失業數據也有所改善;然而,在就業方面,我們看到就業人數穩步下降,這可能會因消費疲軟而導致經濟不理想。我們預計,隨著通脹企穩,經濟狀況與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一致,到 2025 年 11 月,終端銀行利率將達到 2.75%,低於當前的市場定價。

(Source: Bloomberg, UK Unemployment Rate)
(Source: Bloomberg, UK Monthly Payroll)

此外,最近的英國經濟指標顯示英鎊的前景普遍負面。CBI 工業趨勢調查中的遠期產出量從 2023 年 9 月的 7% 急劇下降到 2024 年 9 月的 -14%,表明生產預期疲軟。三個月的遠期減去後退動量指標也表明活動放緩。根據 GfK 的衡量,2024 年 9 月消費者信心從 -21 下降到 -30,表明情緒急劇下降,而 10 月份餐廳預訂停滯不前,進一步表明消費者活動減少。鑒於這些因素,英國的經濟勢頭正在減弱,預計這將給英鎊帶來下行壓力。相比之下,美國經濟仍然強勁,2024 年第三季度GDP增長4.9%高於預期,這證明瞭這一點,因此預計英鎊/美元將在短期內繼續下跌,而美元有望跑贏大盤。

(Source: UBS Research, Seated Diners at Restaurants)
(Source: Bloomberg, GFK UK Consumer Confidence Indicator)
(Source: Bloomberg, GBP/USD)

印度 (EM)

印度的經濟勢頭在 2024 年 9 月季度有所減弱,消費者需求出現疲軟跡象。2024年年初至今,新住宅銷售下降了約60%。此外,8 月份貨物出口按年下跌 9.3%。雖然工業活動有一些積極的變化,例如電子運單產量增長了 3.4%,但發電等其他領域收縮了 3%。隨著公共部門投資,尤其是中央政府資本支出放緩,年初至今下降了 19%,該國在實現 25 財年的增長目標方面面臨挑戰,預計 25 財年的增長目標為 6.8%,低於 24 財年的 8.2%。

(Source: UBS Research, India's Residential Housing Sales)
(Source: UBS Research, Worldwide Digital Payments)
(Source:UBS Research, India's Government Capex)

儘管如此,印度繼續在全球舞臺上保持著獨特的的地位,在其經濟和政治交易中保持戰略靈活性。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尤其證明瞭這一點,印度成為能源市場的關鍵參與者。印度購買了打折的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對其進行提煉,然後將其轉售給其他國家,有效地繞過了制裁,同時使本國經濟受益。這種應對國際制裁和維持多元化夥伴關係的能力凸顯了印度在全球經濟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韌性,尤其是在地緣政治不穩定時期。此外,憑藉其龐大而年輕的人口,印度正在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主要參與者。公司越來越多地將生產轉移到印度,因為他們認識到印度擁有龐大的工作力,並將該國定位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樞紐。

(Source: Bloomberg, India Exports)

同樣,印度股市是所有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中最具吸引力的市場。該圖表顯示印度的 Nifty 50 是亞洲新興市場中表現最強勁的指數,該指數在過去 5 年中上漲了 110%,大大超過了 KOSPI 200(韓國)、VN 指數(越南)和 PSEi 指數(菲律賓)。在強勁的經濟擴張、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和不斷增長的外國投資的推動下,印度股市顯示出最高的增長潛力。我們認為,這一優異的表現突顯了印度作為全球投資中心的地位,其股市不僅反映了國內發展,還受益於國際資本流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

(Source: Bloomberg, NIFTY 50, KPSPI 200, VN INDEX, PSEi)

在現階段,我們對印度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原因有幾個。首先,其龐大的人口為持續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擁有年輕且不斷擴大的工作力。其次,印度擁有深厚的人才庫,尤其是在技術和數學方面,這使它成為IT服務和創新的全球領導者。第三,除了股票市場,印度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這要歸功於其迅速擴張的製造業和不斷提高的全球競爭力。儘管如此,該國仍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地位,為未來幾年的進一步增長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免責聲明

  1. 本網站內容僅旨在向專業投資者(定義見《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或者該條例下制定的規章)提供。

  2. 本網頁內之資料只可作為資訊的用途,並不構成提供服務的建議或報價。

  3. 本網頁內之所有資料不可視為專業或投資意見。因此,閣下應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任何使用本網頁及其內容的風險由閣下自負。

  4. 本公司可隨時終止或更改本網頁所提供之資料,產品或服務,而毋須事先通知閣下。

  5. 非經取得作者授權,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任何內網站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