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正在放緩,我們預測2022年的增長將不到2021年的一半。受三大巨集觀因素影響:
全球巨集觀經濟活動急劇放緩,摩根士坦利預計2022年全球增長率為2.9%,將比市場預期低約40個基點,不到去年6.2%的一半。 受財政動力減弱、貨幣政策收緊、持續新冠肺炎疫情的拖累、持續的供應鏈摩擦,以及最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經濟減速將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目前而言,全球GDP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難度較大。
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美國全年的預期增長約為2.6%,低於去年5.7%的一半。今年財政緊縮的情況下,實際利率以及名義利率都所有飆升。抵押利率的上升以及房價的上漲也導致了近幾十年來最難以負擔的住房市場。由於消費者在耐用品支出上與購房相關,將導致更大的經濟拖累。俄烏戰爭推動了石油價格的急劇上升,在短期內會抑制消費者的支出,從而抑制第二季度的消費。
由於採取疫情清零政策,中國的增速同樣將相比去年減半。摩根士坦利估算2022年第二季度的增長速度將為-0.5%,第三季度會稍有復蘇。從清零向共存的轉變至少需要等到十月之後中央政治局的改組完成。同時,中央近期頒布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從而試圖抵消其放緩速度。 一旦新冠有所緩解,財政與貨幣政策將得到極大的牽引力,2023年中國有望實現5.7%的經濟成長。
目前而言通脹的前景仍然高度不確定,因為大多數國家高通脹的兩個關鍵驅動因素——供應鏈中斷和大宗商品價格——比此前預估的情況更壞。我們預計供應鏈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繼續得到修復,因此核心商品通脹將會回落。相比之下,油價將高於目前的期貨曲線。
此外,戰爭戰後油價飆升的部分回落反映了釋放石油儲備供應的戰略,而額外的供應將是暫時的。總而言之,通脹將在今年達到頂峰,可能在許多國家的第二季度出現,隨後跌破預測範圍。 商品食品價格也飆升了約20%。這種價格走勢可能會持續對全球總體通脹有所影響。
在美國,我們預計以二手車價格為首的核心商品通脹將大幅減緩月通脹率。但是租金通脹——這占核心CPI的40%和核心PCE通脹的18%——很可能繼續對核心通脹施加高於預期的上行壓力。 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也極高,目前根據4月份數據預測的年增長率為7.5%。然而,與美國相比歐洲的通貨膨脹更多地由食品和進口物品造成。在中國,通縮壓力持續存在。與西方國家不同,北京採用的疫情清零政策對中國的核心CPI起到了一定抑制通脹的作用,因為它限制了消費需求。
在全球範圍內許多發達市場中央銀行正處於收緊貨幣政策以及控制通脹的壓力的過程中。而新興市場的中央銀行,尤其是拉丁美洲以及歐洲東部地區,在經歷之前一波激進的加息後正逐步邁入寬松周期。亞洲央行的主旋律則是政策的正常化,鑒於亞洲地區通脹壓力較為溫和,因此在這些經濟體中,政策收緊的緊迫程度沒有像發達市場一樣那麼緊迫。
過去幾個月隨著糟糕的CPI數據,美聯儲就未來六個月的升息道路已經轉嚮日益強硬的立場。摩根士坦利的分析師們預計美聯儲將提高聯邦基金利率至2022年底的2.625%,並在明年達到3.125%。同時美聯儲還宣佈了600億美金的美國國債以及350億美元的MBS,並可能與三個月內突破這些限制。
其他發達經濟體中,英格蘭銀行是較早的加息者,加息或將持續到八月份的政策會議,此後暫停至2023年。政策的利率將與明年結束,大約會加息到1.75%的水平。歐洲央行則尚未結束量化寬松計劃,但鑒於持續的通貨膨脹過沖,商品價格惡化,歐洲央行已明確發出結束量化寬松的信號,時間點大約在六月份左右,2023年可能將加息兩次。
巴西、墨西哥、智利、波蘭等新興市場的中央銀行則都提前與發達市場開始收緊政策。由於有高通脹歷史,這些經濟體更容易受到外匯波動的影響,因此迫切需要先發制人進行政策的緊縮。亞洲國家而言,其貨幣政策正常化是主旋律。由於通脹壓力較小,開啟激進加息的緊迫感並不強烈。 總體而言,這些國家的央行將會轉向溫和的政策利率而不是深入的限制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