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匯市場來説,10月又是一個“血雨腥風”的月份,尤其是在本月美國的兩組數據刺激下 – 就業率(失業率已經回到最低水平)和CPI(核心CPI錄得40年以來的最高點) - 推動了美聯儲的更加强硬的態度。
在美聯儲接連大幅加息影響下(自今年3月以來,已經加息300個基點),美元指數大幅上漲導致各國貨幣貶值嚴重。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已上漲17%,同比上漲了19%。
回顧今年的全球貨幣行情,不難發現只有美元異常堅挺,其他主流貨幣均處於貶值的狀態。從一月到上周爲止,全球主流貨幣兌美元的表現如下表所示: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全球各國的外匯儲備水平,根據彭博社數據,今年以來全球外匯儲備規模已經下降了一兆美元(-7.8%),這是自彭博2003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全球外匯儲備减少部分是由匯率的波動造成的。另一個原因是,各大央行不得不積極支出儲備,以支持經濟並保護國家貨幣不貶值。
針對各國貨幣貶值,各央行也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或者直接干預的方式。
日元大幅貶值的直接導火線,是日本和美國的貨幣政策錯位。美國在高通脹壓力之下,持續採取了緊縮貨幣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依然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和超低利率,致使日元不斷下跌。美元日元匯率150被外界普遍視爲日元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卡,突破這一水平可能會加大日本國內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壓力。在9月份,日本財務省斥資約200億美元進行干預,買入日元、賣出美元。這是日本政府1998年以來首次在市場上採取行動支撑日元。但在美日利差持續拉大影響下,日元已抹去了干預後的漲幅。10月20日,美元兌日元匯率跌破150關口,創1990年以來新低。日本央行再次干預,大量買入日元,但效果甚微。
歐洲央行自7月起開始加息,7月加息50個基點、9月加息75個基點。單從加息幅度來看,歐洲央行的“瘋狂程度”更超美國。9月,歐盟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10.9%。而歐元區的通脹率也在9月達到9.9%。歐元區的通脹目標定在2%,而現實通脹已經是目標的5倍。歐元區正在經歷經濟、能源、地緣政治多重問題的考驗。
英國政治之前造成了巨大的市場動蕩,上任不足兩月的首相剛剛辭職後,新首相現已上任,轉換相對平穩度過。但英國9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升了10.1%,同比增速到了40年的高點。英格蘭銀行也像歐洲央行一樣,有明確的授權,不惜一切代價穩定市場並降低通貨膨脹,所以英國央行今年已累計加息7次。
中國央行利用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上調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等方式適度調節匯率市場。在20大會議後,政府的目標是要保持市場的穩定發展,政府仍有很多工具可以進行市場調節的空間。
瑞士央行9月份加息75個基點,使得瑞士利率達到0.25%。瑞士目前的通脹3.5%,遠低於其他歐洲國家,但也是瑞士近年來最高水平。
目前,美元指數已到112附近,僅比9月20年來高點114.78一步之遙。美元指數攀升的背後是美聯儲利率的持續攀升,目前,美債3個月以上期利率已經全面站上4%。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4.2%,創下自2008年7月以來新高點。而對貨幣政策更敏感的兩年期收益率升至4.5%附近。
對於美元利率,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表示,儘管整體物價漲幅可能已觸及高點,但是潛在通脹壓力可能尚未見頂。
我們預計美聯儲加息會持續,11月份的加息市場普遍預期75個基點,美元强勢因而也將延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觀察主流貨幣的後市走勢:
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背道而馳,儘管日本央行以買入日元的方式進行干預匯率市場,但效果不明顯。考慮到美國會持續加息,而日本在短期內大幅轉變政策的可能性不高,因此短期内我們繼續看跌日元。
歐洲受到通貨膨脹水平和經濟發展前景的影響,中短期不看好歐元匯率的反彈。
英國新首相已經上任,但英國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如何振興國内經濟,還有市場對於新一屆政府保持政策延續的信心問題,因此對英鎊中短期持謹慎態度。
從短期來看,中國的經濟仍需要貨幣政策加力,不排除中國央行繼續降息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釋放資金,因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面臨較大貶值壓力。
匯率波動時期做單幣種投資風險會增加,投資者可以考慮雙幣種投資產品,比如100%保本結構性存款票息,在提前設定好的條件下,更有機會獲得較穩定的回報。
100% Principal Protected 100%投資保障瑞郎/日元掛鈎區間票息累計票據
(需提前安排審批,最終區間或有些微按市况調整)
票息:
當觀察期間價位落在指定區間,則於票息觀察日獲得相對應的年化票息
到期贖回:
票據以面額的100%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