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9618 HK):買進,12個月目標價:185港幣
美團(3690 HK):買進,12個月目標價:195港幣
身處大中華區,即便你從不使用外送平台,也必定聽聞過美團或餓了麼這兩大巨擘。試想繁華喧囂的上海,數百萬上班族、學生及家庭的日常開端,並非傳統的廚房或咖啡機,而是手機能幕上的數次點擊。美團與餓了麼重新演繹「便捷」的內涵,僅需30分鐘,就能將熱氣騰騰的早餐包或夜宵小吃送達府上。於這些平台而言,時間等同於金錢,效率即為無上法則。
然而,便捷的表象之下,隱匿著一場龍爭虎鬥的霸權之爭。2025年2月,以物流效率著稱的電商巨擘京東,高調殺入外送市場。導火線在於京東於上週發布一封公開信,直指美團強迫騎士「二選一」,威脅對效忠於競爭對手的騎士祭出罰款,乃至封號之懲罰。京東表明立場,直言:「我們受夠了!」並承諾保障騎士收入,號召全行業抵制壟斷行徑。
此番爭鬥,不僅是商业劇場的精彩好戲,更折射出中國數位經濟的迅猛演變。京東的挑戰,究竟能否撼動美團在外送市場的王者地位?讓我們深入剖析。
美團憑藉黃黑相間的鮮明品牌形象,囊括75%的訂單量與營收,而阿里旗下的餓了麼則瓜分剩餘的大部分市場。新入局者京東,目前市場份額尚不足5%,然其頂尖的物流網,有潛力成為破局的關鍵棋子。在政府刺激消費政策的助力下,我們預估外送市場於2025年將增長15%,2026年增長10%。
• 美團:2010年以糾團業務起家,如今已蛻變為科技巨擘。2024年,美團單日處理訂單量逾6000萬,年營收高達3376億人民幣(年增長率22%)。其成功法寶在於整合同仁堂、超市乃至旅遊服務的生態體系,並借助AI優化配送流程。2023年美團進軍香港,2024年挺進沙烏地阿拉伯,其子品牌「Keeta」在短短不到一年內便超越Deliveroo,躍居香港最大的外送平台。
• 餓了麼:2018年被阿里納入麾下,依憑支付寶與淘寶的龐大生態系統茁壯成長。2024年,餓了麼與高德地圖聯手打造的「本地生活」板塊營收598億人民幣,單日訂單量約2000萬。藉助高德的AI技術,餓了麼得以規劃更為高效的騎士配送路線。
• 京東:以「快」聲名遠揚的電商巨擘,於2025年初涉足外送領域。依仗自建物流體系,外送業務不僅能與京東購物App無縫整合,更能提升用戶黏性,從長遠視角看,有望提振整體利潤。
• 美團的AI系統為40萬騎士規畫最佳配送路徑,即便於尖峰時段,亦能縮短配送時長。其自研的「Longcat」語言模型(與ChatGPT相似),每日處理數百萬用戶諮詢,應對各樣問題。
• 京東則運⽤AI提升供應鏈效能,譬如預測銷量、策劃促銷活動、優化定價與客服,進而降低成本。
財務對決
• 美團2024年業績表現:總營收增長22%,達3376億人民幣,核心外送業務貢獻74%。營業利潤368億人民幣,利潤率11%。海外業務與生鮮零售收入873億人民幣(增長25%),儘管尚未達到盈虧平衡,但虧損金額較2023年減少64%。
• 京東2024年業績數據:總營收增長7.5%,首次突破1兆人民幣大關,營業利潤增長14.3%,達411億人民幣,主要得益于物流效率的提升。
• 技術競賽:美團运用AI預測用戶需求(例如天氣寒冷時推薦火鍋),並測試語音下單功能;京東則試驗無人機與自動駕駛配送車,以應對偏遠地區的配送挑戰。
• 爭奪用戶:美團主打學生族群的「拼好飯」平價團餐,京東則瞄準高端家庭,提供優質生鮮產品。會員訂閱制將成為下一戰場——美團會員享受免費配送,京東Plus會員享有購物折扣。
• 監管壓力:2021年美團因「二選一」壟斷行爲被罰34億元,京東正借此契機抨擊對手。新法規可能要求平台為騎士提供社保等福利。
京東與美團的較量,將深刻影響數億人的生活方式。京東需在外送這一陌生領域複製電商的成功經驗,而美團則要在鞏固王者地位的同時,應對監管壓力與騎士權益問題。未來的勝出者,必然是那些能藉由科技創新(如無人機、AI)與更為便捷的服務,讓客戶生活更為輕鬆的企業。
美團與京東當前股價分別為127港幣與139.2港幣。我們對兩者皆授予「買進」評級,目標價分別為185港幣(美團)與195港幣(京東),對應2025/2026年的遠期本益比分別為20.68倍/16.74倍(美團)與5.53倍/4.94倍(京東)。我们預估2025/2026年美團每股收益為8.5/10.5人民幣(受益於海外持續擴張及其中國外送市場的領先地位),京東則為33.5/37.5元(受益於持續改善的獲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