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經常在面對複雜的結構性產品時感到不安。這些金融工具充滿了專業術語和感知風險,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難免感到困惑。然而,對複雜產品的不解往往使投資者忽視了結構性產品如若明智使用的話,所能為多元化投資策略帶來的好處。
本文旨在揭開結構性產品的神秘面紗,分解其內部結構,說明它們如何成為實現特定投資目標的強大工具。無論您是高凈值個人還是機構投資者,了解結構性產品的機制和潛力將幫助您做出明智決策,減少這些投資常伴的不確定性。博盾將帶您探索結構性產品的世界,幫助您駕馭結構性產品,以豐富您的投資組合。
結構性產品市場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顯著的增長,目前全球規模已達數萬億美元。其起源可追溯至1990年代初,結構性產品首次被開發出來,用於在低利率環境下提供更高的回報。最初,這些工具相對簡單,通常由基本的債券和衍生品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不斷演變,結構性產品如今涵蓋了各種複雜的金融工具,旨在為不同的市場條件和投資策略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結構性產品市場的擴展可歸因於多個因素。首先,30年前長期的低利率環境促使投資者尋求獲得更高回報的替代途徑。 其次,在當今的高利率環境下,美國有效聯邦基金利率(EFFR)高達5.33%,美股市場交易活躍且波動,AI板塊集中,投資者正在尋求更多定制和靈活的投資產品,以保值財富並進一步提高回報。結構性產品因其提供更高收益和多樣化策略的能力,在這瞬息萬變的經濟中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此外,金融工程和技術的進步也使結構產品更加複雜和多樣化,進一步擴大了市場。
那麼,結構性產品中的“結構”是什麼? 結構性產品通常包含期權及其他衍生工具,以實現特定的投資目標。下面,我們將探討三種常見的策略:放大上行潛力、最低贖回保證和穩定固定收益。這些策略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以滿足不同的財務需求和風險偏好。
結構性產品可以通過嵌入看漲期權來放大投資的上行潛力。這種策略使投資者能夠在參與市場增長的同時限制下行風險。
以3個月獎勵增強票據(Bonus Enhancement Note / BEN)為例,其連結標的為英偉達股票。特定結構可以使產品的回報相比於直接投資股票的回報對客戶更具有吸引力。例如,BEN提供標的期初股價年化10%的平息獎勵票息,設置 85%的行使價,到期收益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結構性產品的詳細特徵將在條款表(Termsheet)中進行說明,條款表是雙方(結構性產品的買方和發行人)之間的合同協定。
具備最低贖回保證的結構性產品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本金保護。無論市場表現如何,這些工具確保投資者在到期時都能獲得最低回報。這一保障是通過嵌入買入看漲期權(buy call option)來實現的,從而防止重大損失。
在我們之前文章中介紹的保本票據(PPN Booster)就是一種最低贖回保證策略的結構性產品,無論標的價格表現如何,其都能保證投資人在到期時至少可以贖回一部分的初始投資,同時允許投資人參與標的的上行潛力。例如,如果標的價格表現不佳,跌落20%,投資者仍可以在到期時贖回95%的初始投資,從而將其損失限制在5%。另一方面,如果資產表現良好 ,上漲30%,按 40% 的參與率計算,投資者仍然可以在到期時享有12%的上行收益(30% × 40%)。然而,PPN Booster也有一定的局限,例如由於其40%的參與率,其在向上的行情中只能參與一部分漲幅。這意味著即使標的價格表現良好,投資者也只能獲得有限的回報,不能完全享受市場的全部上行潛力。
結構性產品還可以提供固定票息來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固定收益回報。以3個月固定票息票據(Fixed Coupon Note / FCN)為例,其連結標的為蘋果股票,其由一個零息債券(Zero Coupon Bond / ZCB)和一個賣出看跌期權(sell put option)組成,FCN提供的固定票息由其內部的零息債券的到期票息和賣出開跌期權所得的期權費組成。例如,FCN提供標的期初股價年化12%的平息票息,設置 90%的行使價,每月底觀察,到期收益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因此如果投資人認為標的股票價格波動相對平穩,在到日期不會跌落行使價90%,則可以買入該FCN持有到期享受固定收益回報。但是,如果該標的股價波動較大,有較大的可能在到期日跌落行使價,則投資人將會蒙受損失,因此在買入FCN需要謹慎考慮其各項特徵設置。
結構性產品通常都是場外交易(Over-the-Counter / OTC)產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點,允許投資者在動態市場中根據其當前持倉、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來定制投資產品。 客戶可以從多家發行商提供的報價中選擇最佳交易,綜合考慮票息率、行使價、敲入門檻、敲出門檻、發行商信貸風險等因素。 這種靈活性使其適用於廣泛的投資策略。尋求新興市場投資機會但想要設置資本保護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一種結構性產品,使得該產品在參與新興市場指數的同時,確保初始投資在到期時受到保護。這種定制解決方案使得投資者在獲取潛在市場收益的同時,可以安心應對市場波動。
投資者可以在單個產品中實現多種功能,例如資本保護、提高回報和創收。這種多功能性使得結構性產品成為投資者部署多元化投資組合有力的選擇。結構性產品可以同時提供定期票息支付和潛在的股票上行收益。尋求創收和增長潛力的投資者可以受益於這種雙重特性,通過平衡穩定收入和更高回報的可能性,來優化其投資組合。
通過嵌入期權和其他衍生工具,結構性產品可以提供傳統金融工具無法提供的獨特投資機會。這種創新不僅可以帶來更高的回報,而且可以進行更好的風險管理,為投資者開闢了更多可能性。例如,結構性產品可以提供一種新穎方式,不僅能為投資者提供一攬子大宗商品的槓桿敞口,還可以巧妙的限制潛在損失,使投資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 相比之下,傳統的大宗商品投資可能無法提供相同水平的風險管理和回報提升。
結構性產品的主要缺點之一是缺乏流動性。 作為場外交易產品,結構性產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點,所以通常不在二級市場交易,因此投資者很難在到期前退出持倉。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這種流動性不足可能成為顯著的劣勢,限制投資組合的靈活性。例如,持有與科技股表現掛鉤的結構性產品的投資者,若市場狀況改變或因個人情況需要流動性,其可能會發現難以在到期前出售該產品。缺乏二級市場交易限制了投資組合的靈活性,使得投資者在變動的市場環境中退出持倉變得困難。
結構性產品通常有固定的到期日,這可能會限制其靈活性。投資者必須準備好持有這些產品直至到期,以實現其全部收益。對於投資期限較短或財務需求不斷變化的投資者來說,這種時間限制可能會比較棘手。
如果投資者預計在三年內需要資金,他們可能會發現難以持有一個五年期的結構性產品。任何在產品到期前的意外流動性需求都可能導致財務不便或損失。在現實市場中,產品通常會設置敲出門檻或自動贖回(Autocall)特性,以確保擁有更快的退出機會。同時也有助於賣方的銷售和交易員管理風險,以及縮短產品週期來提高交易量。
結構性產品提供了一種多樣且可定制的投資方式,適合各種市場條件和投資者需求。然而,潛在投資者必須仔細考慮這些工具的流動性和時間限制。透過了解這些因素,並善用結構性產品的創新特性,投資者可以有效地將其納入其投資策略,平衡風險與回報,實現投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