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

大中華區
宏觀經濟
Banner Img
June 1, 2022

摘要:

  • 疫情及防疫政策嚴重打擊中國4月經濟,加之5月份供應鏈恢復速度緩慢,預測第二季度經濟增長, Q2和全年GDP增長率皆不及預期。 隨著政府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預計從Q3開始反彈復甦。 
  • 由於國內外大環境影響,市場行情預計近期會持續波動,保持耐心度過最終的一段熊市行情。 短期內對中國資產評持有(Equal-weight)觀點。 看好A股勝過於MSCI中國,尤其在IT、工業、綠色經濟等國家政策支持的行業。 
  • 亞太市場範圍內,同時較看好日本及東盟(ASEAN)。

中國GDP增長率不及預期,政府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

下調第二季度和全年GDP預期

上個月中國多地疫情有所反彈,多城宣佈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加上上海依舊還未解封,導致供應鏈恢復的速度非常緩慢。 在動態清零政策的指導下,各地的防疫措施在5月份也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因此對於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持有較悲觀態度。 預測第二季度GDP同比稍有增長,但環比萎縮。 由於恢復緩慢的供應鏈、持續惡化的信心以及家庭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未來幾個月的復甦之路充滿坎坷。 

預測Q2經濟表現遠低於預期

中國推出經濟刺激政策

5月25日,政府召開罕見的全國視頻電話會議,總理表示雖然當下麵臨的經濟挑戰比疫情剛開始的2020年初還要嚴峻,中國力爭實現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態勢,並減緩就業壓力。 同時也要求各級別政府盡快貫徹落實中央推出的各項刺激政策,並由特別工作組對地方政府執行落實進行監管。 刺激計劃包括放寬購房限制條件、降低房貸利率、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發放消費券等等措施。

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對比 (2022 VS 2020)

推行“動態清零2.0”,預期經濟從Q3開始反彈

隨著中國大部分城市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PCR)、閉環生產以及政府刺激政策會帶來第三季度的經濟反彈,但反彈強度可能仍會低於預期目標;此外,隨著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後,不排除動態清零政策會有所調整,加上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第四季度到2023年將有強勁反彈態勢。

市場持續波動行情,短期內對中國資產保持持有觀點

由於中國內Omicron病毒和國際地緣政治/巨集觀經濟放緩/量化緊縮等原因,我們認為短期內市場將會持續波動。 雖然政府推出了大量的經濟刺激政策,但因為上述的國內外因素的影響,政策效果可能有所打折,所以我們在全球新興市場(Global EM)框架內對中國資產保持持有(Equal-weight)觀點。 

等待更積極的信號出現,提振市場信心

如果出現更多積極的信號,會對行情回暖有所幫助。

(1) 持續恢復供應鏈,提出病毒防範的具體措施,如果對清零政策有所放鬆的話會是一大利好。

(2) 各級政府盡快落實到位中央提出的經濟刺激計劃,以期快速提振市場信心。

(3) 對於地緣緊張局勢和量化緊縮的擔憂被市場消化完成,另外要穩定人民幣匯率。

(4) 中美之間中概股審計底稿問題達成一致,並繼續支持中國公司境外IPO。

A股 vs. MSCI中國指數,更看好前者

自去年11月以來,滬深300指數已經跑贏MSCI中國指數超過14個百分點。 A股市場對於寬松政策的刺激更為敏感,受到國家政策支持的行業例如IT、工業、綠色經濟等更為明顯。 並且近期公佈的個人養老金計劃亦會增加A股市場未來的機構參與度。

MSCI中国指数 vs 沪深300指数

短期來看,由於Omicron病毒等不利因為存在,我們對與消費相關的類別(零售/汽車/必需消費品等)保持謹慎的態度,但仍對潛在的政策放鬆、刺激計劃以及被壓抑的需求爆發持樂觀態度。 對於房地產市場,我們要持續觀察,因巨集觀環境壓力,房地產銷售減弱的態勢可能不會在短期內出現急轉彎的情況。

亞太市場內,關注日本/東盟(ASEAN)

日本股市的表現相較於全球主流的股市指數要好一些,包括標普500、納斯達克、MSCI歐洲/新興市場/中國等指數,預計這樣的趨勢也會延續到2022年下半年。 經濟學家們也預測,日本是少數幾個經濟加速增長比去年強的國家之一,這得益於日本重開國門、可掌控的通脹率以及持續加碼的政策。

東證股價指數Topix vs 標普500指數

高通脹率和資源受到限制的全球大環境下,加之有巨集觀的穩定性和重開國門的利好扶持,東盟(ASEAN)是受益者之一。

免責聲明

  1. 本網站內容僅旨在向專業投資者(定義見《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或者該條例下制定的規章)提供。

  2. 本網頁內之資料只可作為資訊的用途,並不構成提供服務的建議或報價。

  3. 本網頁內之所有資料不可視為專業或投資意見。因此,閣下應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任何使用本網頁及其內容的風險由閣下自負。

  4. 本公司可隨時終止或更改本網頁所提供之資料,產品或服務,而毋須事先通知閣下。

  5. 非經取得作者授權,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任何內網站之內容。